近日,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发布了《第九届全国土肥和谐大会论文集》,本团队李翠同学、袁承老师共同撰文了《彩云之南,沃土情深:我与腐植酸肥料的不解之缘》,以纪念中国腐植酸肥料产业发展50周年。现将全文分享如下,并特此向袁承老师的伯乐恩师李宝才教授致敬:
《彩云之南,沃土情深:我与腐植酸肥料的不解之缘》
李翠,袁承*
在彩云缭绕的南疆广袤无垠之中,蕴藏着一段关于土地与梦想的动人故事,它如同绵绵细雨,悄无声息地滋养着我的心灵深处,成为了我生命中一抹难以磨灭、永恒闪耀的篇章。那是一段科技、自然与人文相互交融、和谐共生的美妙旋律,它们携手并进,共同编织出一曲悠扬婉转、震撼人心的赞歌,回响在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上。
初见尚呈,正值一个春意融融的清晨,恩师李宝才教授亲自驾车,带领我们这群满怀憧憬的研一学子,踏上前往公司进行实践学习的旅程。阳光穿透峨山轻纱般的薄雾,温柔地倾洒在尚呈那片充满故事的褐煤矿区上,为这一切镀上了一层温暖而神秘的金色。就在那一刻,“腐植酸”这个名词,仿佛也沐浴着春日的暖阳与希望,悄无声息地融入了我的世界,成为了我心中一颗亟待探索的种子。腐植酸,这一源自植物残体自然分解的奇迹般的物质,蕴含着唤醒植物生长潜能、优化土壤结构的无尽能量。它宛如大自然深藏的秘密武器,静静地潜藏于广袤的土壤之下,等待着有识之士的慧眼识珠,期待着被发掘、被应用,为农业生产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希望。
而尚呈,正是那位矢志不移地将大自然这份慷慨馈赠,精心锻造成农民手中开启丰收之门的“金钥匙”使者。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,我亲眼见证了科技与大地之间那场深情而热烈的对话,它们携手合作,共同勾勒出一幅幅生机勃勃、绚丽多彩的田园画卷。尚呈的农服团队,宛如一群无畏的探险家,他们怀揣着对未知的渴望与对科学的敬畏,勇敢地深入土壤的内部世界,探寻腐植酸那隐藏于深处的奥秘。他们不懈努力,力求将这份自然的潜力挖掘至极致,使其能够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最大的效用,为大地增添更多的生机与活力。
在持续的熏陶与启迪之下,2015年6月当我完成硕士学业后,便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加入尚呈公司,成为致力于腐植酸肥料研发与推广大军中的坚定一员。在公司的三年峥嵘岁月里,我有幸与一群同样对土地怀有深厚情感、对创新充满无限渴望的同事们并肩作战,共同奋斗。我们无数次地沉浸在配方的调配与作物生长的观察中。每一个细微的调整,每一次耐心的等待,都只为确保每一粒腐植酸肥料都能在其使命中发挥出最大的效能。那些在外人看来或许枯燥无味的数据与实验,实则是我们对提高作物产量、改善土壤环境这一崇高目标执着追求的缩影。我们的努力,不仅是对科学的探索,更是对大地母亲的深情回馈,对农民朋友殷切期望的真诚回应。
在生产线旁,伴随着机器的阵阵轰鸣,我们全神贯注地监控着每一个生产环节。从原料的严格筛选到成品的精细包装,每一步都倾注了我们的匠心独运与辛勤汗水。我们深知,每一袋肥料的品质,都直接关联着远方农田里作物的健康成长,牵动着农民们一整年的辛勤耕耘与满怀期待。因此,我们的工作远不止于制造肥料本身,它更是一种使命,一种为农民播种希望、为大地母亲注入勃勃生机的神圣责任。我们以此为荣,并乐此不疲。
在尚呈的那段宝贵时光里,我收获的远不止于工作上的斐然成绩,更获得了深刻而宝贵的人生智慧。在这片孕育着无限生机的土地上,我逐渐学会了耐心与坚韧不拔的品质。然而科研的道路,从来都不是铺满鲜花的坦途,它充满了挑战与未知,需要我们勇于尝试,敢于面对失败,并在每一次跌倒后都能从中汲取宝贵的教训,重新站起来,继续勇往直前。正是这些曲折的经历,让我对创新与实践的真谛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。更为珍贵的是,我深切体会到了团队合作所蕴含的巨大力量。在尚呈,每一份微小的进步,都是我们全体成员心血与智慧的结晶。我们彼此扶持,相互激励,在面对困难时携手同行,在收获喜悦时共同分享。这种紧密相连的团队精神,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归属感,更赋予了我无尽的力量与勇气,激励我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。
无数次,我们的团队脚踏实地,深入那广袤无垠的田间地头,亲眼见证了腐植酸肥料的神奇魔力。昔日贫瘠荒芜的土地,在腐植酸的滋养下,渐渐变得松软而肥沃,仿佛重获新生;作物的叶片也随之变得更加浓绿茂盛,生机勃勃,产量更是实现了显著提升,犹如丰收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。农民们脸上洋溢出的那份由衷的喜悦与深深的感激之情,无疑是对我们工作最高尚的赞誉与最鼓舞人心的动力。在那一刻,我深切地体会到了科技的力量——它不仅仅局限于实验室中的一次次突破与成就,更在于它能够跨越理论与实践的鸿沟,真真切切地改变人们的生活,为大地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与希望。这份力量,让我更加坚定了继续投身于腐植酸事业,用科技之光点亮更多农民希望田野的决心。
户外的艰辛虽能锤炼意志,但在这段历程中,恩师李宝才教授那无微不至的关怀始终如一,如同冬日暖阳,温暖心田。他的智慧深邃而炽热,热情洋溢,犹如一盏璀璨明灯,照亮了我探索未知的征途。每当我陷入迷茫或遭遇难题,李老师总是以无尽的耐心,悉心指导,温柔鼓励,让我在困境中重拾信心,明确方向。正是在他的引领下,我得以更深入地揭开腐植酸的神秘面纱,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将腐植酸事业作为人生追求的决心与信念。李老师不仅是我学术道路上的引路人,更是我人生智慧的启蒙者。他以自己的高尚品行,言传身教,教会了我做人要大气磅礴,做事要慷慨大方,以大爱之心行走天下。他对待科研的严谨态度,以及对科学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,如同一股清泉,深深滋养了我的心灵,使我更加坚定了将青春与智慧奉献给腐植酸事业的决心,矢志不渝。
如今,尽管我已与尚呈挥手作别,但那段在峨山静美时光中沉浸的日子,以及与腐植酸肥料共谱的华章,却仿佛一坛历经岁月沉淀的陈年老酒,历久弥新,香气愈发醇厚。每当心绪飘回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,我的心间便涌动着无尽的温暖与感激。因为我知道,在那片遥远而迷人的彝乡热土上,镌刻着我青春的印记与不懈奋斗的足迹。时至今日,峨山那质朴无华的民风,依旧在我心田刻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。昔日与当地农民促膝长谈的情景历历在目,我深切感受到了他们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,以及对生活那份不屈不挠的执着。他们质朴的笑容与由衷的感激,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,更加坚定了我在腐植酸肥料事业上持续耕耘的决心。
那段关于腐植酸的深情记忆,宛若一首悠扬动听的民谣,时常在我心田轻轻回响,余音绕梁。它不仅是一份温柔的提醒,告诫我无论身处何方,都应铭记对自然的敬畏之心、对科技的炽热之情,以及对美好生活无尽的向往与执着追求。同时,这份记忆更如同一股不竭的动力,鞭策我不断前行,矢志为腐植酸肥料事业添砖加瓦,为广袤田野上的农民们带去更多的希望与幸福。博士毕业后,虽然我已踏上大学讲台,三尺之地传道授业,但我的内心始终与腐植酸紧密相连,未曾稍离。在讲台上,我悉心传授专业知识,播撒智慧的种子;而在实验室里,我则继续深耕腐植酸领域,探索其与大农业、大健康领域的无限可能,力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在彩云之南的丰饶田野间,腐植酸的记忆如同深刻的烙印,永恒地镌刻于我心。它不仅是我生命中一抹珍贵的经历,更犹如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,照亮着我前行的道路。那段与腐植酸结下的不解之缘,在峨山脚下悄然绽放,成为了我生命宝藏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,恒久闪耀,珍贵无匹。